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
- 信用风险大家谈
-
近年来,“代理退保”“代理维权”等保险业“黑灰产”活动高发,多地金融监管局密集发文提示称,诱导保险投保人委托代办“全额退?!钡刃形?,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金融市场秩序,还严重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应保持理性,提高警惕,如确需退保,应通过正规渠道解决?! ∽酆仙挛?、湖南等多地金融监管局日前发布的提示来看,“代理退?!逼种饕幸韵录父鎏茁罚骸 ∑湟晃坝蒙矸?、虚假宣传。不法中介常常冒充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人员,博取消费者信任后,进行欺骗性虚假宣传。同时,往往以“全额退?!薄懊夥炎裳薄按砦ā钡任献樱平鹑诨共贰坝形侍狻薄安换恪被虼嬖凇拔蟮枷邸保盏蓟蛩擞帘O胀侗H私型朔?、退保,并谎称由其代理可“减少损失”。 其二为阻断沟通。不法中介在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退?!笔?,常常要求消费者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及保单情况并签署代理退保协议,后以“全权代理”之名,阻断消费者与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之间的正常沟通,控制消费者的信息和决策,切断消费者依法合规维权渠道。 其三为伪造证据、恶意投诉。不法中介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困、挽回损失等心理,诱导消费者伪造证明材料,教唆或直接代替消费者向监管机构恶意投诉,向金融机构施压,达成目的后要求支付高额费用进行非法牟利?! 〉胤浇鹑诩喙芑靥嵝殉?,委托不法中介“代理退?!苯颜叽炊嘀胤缦?。比如,在经济损失风险方面,“代理退?!蓖ǔMü叨钍辗涯怖?,收取退保金额20%至50%甚至更多的高额“手续费”“咨询费”,有的还会通过控制消费者账户等方式直接截留、侵占退保资金。另外,可能在消费者终止保险合同后要求“退旧投新”,购买其推荐的所谓“高收益”“高保障”的“理财产品”形成“连环套”?! ≡诜欠ㄖ薪樘羲?、怂恿之下,消费者若贸然终止保险合同,将会丧失正常保险保障,再次投保时由于个人风险状况、年龄及健康状况发生变化,可能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被拒保等风险?! 「匾氖牵按硗吮!敝械牟环ㄖ薪橥ǔ=趟?、指使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消费者编造理由、伪造证据进行投诉、举报或诬告,干扰正常金融秩序,使消费者面临被诉讼的法律风险?! 《嗟亟鹑诩喙芑赝碧崾境?,金融消费者应理性、谨慎决策,同时通过正规渠道、合法途径解决诉求和纠纷?! ∮泄夭棵胖赋?,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保险产品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需求、经济承受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了解清楚产品属性、合同条款的详细内容,做到理性消费。如需退保,也应谨慎理性办理,对“代理退?!碧岣呔?,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的“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防止上当受骗?! 坝形侍馐紫纫虮O栈够蚣喙懿棵抛裳?,通过正规渠道、合法途径解决诉求和纠纷,依法合理维权。”陕西金融监管局表示,消费者应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湖南金融监管局也提示称,退保可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客服热线、网点柜面等渠道办理;保险合同纠纷可向当地保险行业协会等组织申请调解,或依法通过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如保险公司涉嫌违反保险监管法律法规,可通过信函、来访等方式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反映。
专栏 风险提示2025-08-21 -
2025年6月16日,“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启动。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方式,利用技术伪装和人性弱点,精准掌握他人的个人信息,手段之狡猾令人防不胜防。 据统计,2025年以来,截至5月29日,北京市公安局共计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00余起,同比上升29.2%,刑拘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人员3200余人,同比上升24.4%;返还群众被骗资金3.6亿元。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梳理了四大典型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提醒公众提升防范意识?! √茁芬唬骸 ∩肷炅臁袄投固?实为登录钓鱼网站 被告人王某伙同他人窃取企业邮箱账户的登录权限,虚构“领取劳动补贴”等事实,利用前述邮箱向不特定多数人发送电信网络诈骗邮件,骗取多名被害人钱款共计21万余元。案件在法院审理过程中,被告人王某自愿退缴3.5万元?! 【荼缓θ斯砍?,同事给她的邮箱发了封邮件,通知扫码可申请个人季度劳动补贴。扫码输入她的银行卡号、支付密码、手机号之后,获取一个验证码,输入验证码之后,进度条一直在“跑”,到99%的时候提示验证码超时,请重新输入。先后输入四遍后,看到手机上的银行App显示转出四笔钱,随即报警?! ×硗舛嗝缓θ艘脖硎荆且捕际窃谑盏搅烊±投固挠始?,在钓鱼网站上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然后钱就莫名其妙被别人转走了?! 》ㄔ壕罄砗笕衔?,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但考虑到被告人王某系从犯,且具有自首情节,在家属的帮助下退缴部分违法所得,法院依法对其减轻处罚。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罚金二万元;向被告人王某追缴违法所得,按比例发还被害人。主犯已另案处理。 套路二: “退学费”变“交学费”“馅饼”变“陷阱” 李女士近期遇到一件糟心事,起因竟源自一件快递。李女士收到的快递,并非是普通的商品,而是一张教育机构的退费公告,因为她确实已在该机构报名参加考试,然而尚未开始上课,这家教育机构便倒闭了。于是,她便添加了通知单上提供的QQ联系方式。之后对方让她通过链接下载一个软件,称要退学费需要在软件内完成两次投资,并对她称投资还会有盈利,并且第二笔投资会连同她交纳的学费一起返还。李女士听后喜出望外,便按照对方要求在该软件内投资第一笔500元,五分钟后对方返给她800元,于是她就投资第二笔1万元,但对方一直没有给她返钱,在联系对方后,对方称需要其再投资5万元才能返还,此时李女士感觉到不对劲,就赶紧报警了?! ”桓嫒送跄潮还不刈セ窆榘负?,供述其在网上认识了一名QQ昵称为某澜的人,该人得知其想赚钱后,就给其发送了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高达3万余组,其在对方的指使下,用快递向全国不特定人员盲发“教育机构退费”等虚假宣传的诈骗传单?! 》ㄔ壕罄砗笕衔?,被告人王某的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诈骗罪。但考虑到王某是从犯,并且能够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自愿认罪认罚,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钪?,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罚金五千元;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拘役六个月,罚金五千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罚金一万元;责令退赔一万元,发还被害人李女士。另外,主犯目前尚未到案?! √茁啡骸 ⊥辖挥研杞魃?“佳人”可能是“大汉” 被告人万某、章某指使王某、殷某、龚某、艾某,通过代聊主播微信的方式,以假意交友、约见等理由,诱骗多名被害人在直播间打赏礼物,获利总计7.7万余元。其中被告人王某诈骗金额为1万余元;被告人殷某诈骗金额为2.8万余元;被告人龚某诈骗金额为1.5万余元;被告人艾某诈骗金额为0.3万余元;除上述人员外,另案处理的其他涉案人员诈骗金额为1.9万余元。案件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人王某、龚某、殷某、艾某家属及另案处理人员已经赔偿所有被害人的全部经济损失,部分被害人出具谅解书?! 【荼桓嫒税彻┦觯谂鞑ブ辈サ氖焙颍门鞑サ恼撕?,关注之前给女主播点赞、点关注的用户,分享女主播的个人主页,想办法让这些大哥给女主播刷礼物。直播时会教女主播怎么和刷礼物的大哥聊天,等双方加微信后,便会冒充女主播继续和大哥保持亲密的互动。为了获得大哥的打赏,他把手机拿去给殷某修改IP地址,可以线下约见面或者交个朋友。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六名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艾某属于累犯,所以法院对其依法从重处罚。但考虑到章某、王某、殷某、龚某、艾某在共同犯罪中是从犯;被告人万某当庭认罪,其他五名被告人到案后即认罪;并考虑被害人经济损失已经全部挽回,且部分被害人出具谅解书,故法院对被告人章某依法减轻处罚,对其他五名被告人依法从轻处罚?! ∽钪?,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万某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二万元;判处被告人章某有期徒刑二年,罚金一万二千元;判处被告人殷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罚金八千元;被告人龚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罚金五千元;被告人王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罚金四千元;被告人艾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罚金三千元?! √茁匪模骸 ∷⒌シ道呕荻?小心惊喜变惊吓 闫某与李力通过QQ互加好友后,闫某对被害人李力谎称自己为公安民警,骗取了李力的信任。通过线上聊天,闫某得知李力看到过母亲付款时的密码,便通过虚构刷单赚钱、充值返钱,让李力使用其母亲的手机向闫某指定的某APP链接以每笔998元进行充值。经查,李力向闫某指定的两个微信账号发送20笔200元的微信红包后,又按照闫某的要求,向某APP链接以每笔998元进行充值18笔,闫某共诈骗李力21964元。闫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主动退赔被害人2.2万元?! 〉蔽始袄盍ξ裁椿岣匚茨泵娴你颇匙耸保盍λ担骸般颇乘底约菏蔷?,我认为警察不会骗人,他说刷单可以赚钱,所以我就听了他的话充值了?!薄 》ㄔ壕罄砗笕衔桓嫒算颇骋崖?6周岁,依法需承担刑事责任,但考虑到闫某系未成年人,且在案发后退赔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应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闫某有期徒刑十一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痉ü偎捣ā俊 〉缧磐缯┢?,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依据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根据两高一部颁布的《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并且该意见将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或者诈骗重病患者及其亲属财物等十种情形规定为酌情从重处罚的情节。诈骗数额达到“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标准的百分之八十,具有十种酌情从重处罚情形之一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司法实践中,在与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的犯罪活动中,经常涉及的罪名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刑法第287条之二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储存、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痉ü偬崾尽俊 〗魃鞫源缟仙啤扒崴勺∈找妗钡墓愀?,避免访问来源不明确的网络链接,并且不要安装来源可疑的应用程序。若有人声称自己是客服人员,并提出转账要求,请务必保持警觉,接到此类电话,建议大家立刻挂掉,然后与官方客服确认?! ≡诨チ该头⒄埂⑼缃挥讶涨髁餍械谋尘跋拢ㄒ楦魑槐3志酰苊庀虿皇煜さ娜俗耍乇鹗窃谕蹲世聿品矫?,更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别随便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告诉别人,特别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这些重要的信息?! ∽苤?,对于各类涉及网络安全的行为,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贪图小利,也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言论,切实保护好个人财产,防止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若不幸遭遇诈骗,务必第一时间报警,并详细记录和妥善保存所有相关证据,包括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以便警方能够迅速介入调查。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反诈宣传活动。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可信赖的网络环境,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专栏 风险提示2025-07-24 -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防范“订单农业”骗局风险的提示》。近年来,以“订单农业”为名设局诈骗农民群众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订单农业”幌子,实施合同诈骗、非法生产销售假劣农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损害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订单农业”骗局违法犯罪行为多数有以下特征: 一是选择小众品种行骗。食用菌、中药材、特色畜禽中一些小众品种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市场行情波动较大、相关技术标准还不健全,农民群众不熟悉相关情况,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二是利用互联网直播虚假宣传。通过网络直播吹嘘项目“投入少”、“利润高”、“销路广”,有的还炒作“国家级重点扶持项目”、“有机生态”等概念,甚至伪造文书证件、谎称受政府委托,欺骗性和迷惑性极强?! ∪抢辗绞交ㄑ党?。承诺明显偏离市场行情的回购价格,许诺高额投资回报率。有的通过邀请免费参观、报销往返路费、限时促销等方式,吸引农民群众实地考察、签订所谓“订单农业”合同;有的选择少数签订合同的农民回收付款,甚至找“托儿”制造履约假象,引诱更多群众上当受骗?! ∷氖侨狈κ堤宀抵С?。通过租用场地设备,虚构企业“规模大”、“实力强”、“技术优”等假象,掩盖“空壳”本质,实际既不掌握种植养殖技术,也没有农产品后续销售或加工渠道,根本不具备履约能力。有的还恶意注册多家企业,一旦纠纷增多就将涉案企业注销、失联跑路,转而更换企业名称和办公地点,换个“马甲”继续行骗?! ∥迨歉呒劾Π笙奂倭优┮低度肫贰6嗍环ǚ肿用挥猩砜勺手?,提供的农业投入品质量不达标。不少不法分子高价捆绑售卖无包装、无标签、无许可证编号的“三无”菌包、有机肥等产品。有的不法分子提供的农业投入品虽无明显质量问题,但消极提供技术服务甚至传授错误技术,有意造成减产绝收,将不履约责任推给农民?! ∨┮挡抵芷诮铣?,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利润率有限,凡宣称“一本万利”的种植养殖项目,“陷阱”的概率往往远大于“馅饼”。请广大农民群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高额回报不轻信、对熟人介绍不盲从、对宣传炒作不跟风。签订订单农业合同、从事特色种植养殖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甄别,防范风险:一是向当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咨询相关企业宣传推介的技术模式是否可行,学习掌握从事相关产品种植养殖所须具备的场地、环境和技术要求;二是通过网络搜索等渠道深入了解相关农产品的市场行情、农业投入品价格是否合理以及相关企业是否有负面舆情;三是通过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中国农药信息网等查询相关企业是否具有生产、经营资质,相关农业投入品是否属合法产品。对相关情况有疑义的,可以向所在地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咨询,谨防受骗。
专栏 风险提示2025-07-10 -
家里安装座机电话的老人要注意了!近期若有“通信公司工作人员”来到宽带用户家中,声称免费升级网络或维修设备,却悄悄在线路上安装了一个“黑盒子”,请立即报警!日前,太原反诈中心发布紧急提醒,“黑盒子”实则为电诈分子使用的VOIP设备。目前,太原市已经发生多起相关案件,广大市民朋友,尤其独居老人务必提高警惕。 根据警方已经掌握的情况,诈骗分子身着通信运营商工服,冒充工作人员,打着为用户维修宽带、检测网速、安装光纤客户端等名义,直接进入到那些安装了固定电话的老人家里。这些所谓的工作人员号称为老人安装所谓的免费设备,期间还主动出示工牌,降低老人防备心理。 “其实,他们所谓的免费设备就是电信诈骗专用的VOIP设备?!本浇樯?,什么是VOIP?简单来说,诈骗分子远在境外,打过来电话,我们手机显示到的就是00加号开头的境外来电。鉴于现在反诈宣传工作开展比较广泛,一般人看到这样奇怪的号码,就不会接听了。因此,为了提高可信度,骗子就利用GUIP、VOIP设备,把国外的号码转换成手机号码和固定电话,并且同时可以拨打给多个潜在受害人。而当我们看到来自国内的普通电话打过来,接听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也就是说,一旦家里安装了这样的设备,您家里的固定电话就悄悄成了电信诈骗的帮凶了,骗子可以直接利用你家里的固定电话打给其他人实施诈骗。据介绍,目前骗子使用的VOIP设备,通常为没有明显标识的黑盒子,隐蔽性极高。警方提示,利用VOIP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多为购物退款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注销贷款账户诈骗、代办信用卡诈骗等类型。在此,警方也呼吁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反诈斗争中来,如遇到可疑人员上门或电话称可“免费升级宽带”的,或“免费安装反诈设备”的,请立即拨打110报警!不要沦为诈骗“工具人”。 如何防范“VOIP”犯罪?不轻信、不回拨陌生来电,遇到自称“客服”“某公司工作人员”等来路不明的电话,应当向官方渠道进行核查。不将自己的手机卡、QQ号、微信号等通讯工具以及银行卡、支付宝账户、微信号等支付工具出借、出租、出售给他人。谨防木马病毒和钓鱼链接,不点击可疑的网站链接,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谨慎连接免费WiFi。此外,切不可将自己的手机卡、QQ号、微信号等通讯工具以及银行卡、支付宝账户、微信号等支付工具出借、出租、出售给他人。妥善保护好自己废弃的手机卡,一旦丢失要立即挂失。对于废弃不用的银行卡、手机卡应及时办理注销业务,不随意丢弃、买卖,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专栏 风险提示2025-05-13 -
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北京全链条打击NFC盗刷信用卡案二审判决,25人因涉及利用NFC实施信用卡诈骗被判刑11年不等。 北京市朝阳区的李先生在驾驶车辆时忽然收到银行交易提醒短信,显示自己的信用卡在海南的两家商户接连刷了近三万元。经查,位于海南省某地的黎某、许某等25人利用手机NFC功能盗刷信用卡,72小时内接连盗刷40余名被害人钱款100余万元?! ”本┦谐羟觳煸杭觳旃傧拷樯?,本案25名被告人共涉及绑卡、盗刷、取现转移三个犯罪环节。其中,黎某与刘某某系实施犯罪的“操盘人”,2人向许某等5人提供作案资金用于购买作案设备,许某等人购买了大量具有NFC功能的手机,并将网购的虚拟手机号逐一绑定至手机中开通虚拟钱包?! ±枘车热私ü悍⒄┢绦呕袢〉目ê?、密码、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绑定在已经开通的手机钱包中,将手机寄回给许某等人静置三个月。期间,许某等人联系邢某某等8名POS机主成功盗刷后,邢某某等人配合将被盗刷钱款从POS机绑定的结算账户中转至陈某某等7人提供的银行账户,后由陈某某等“车手”取现或转出?! 〖觳旎匾婪ǘ愿梅缸锿呕锕布?5人分别以信用卡诈骗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提起公诉,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黎某等10人犯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判决被告人邢某某等15人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至十个月不等。黎某等11人提出上诉,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近日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如何防范NFC支付中的盗刷风险?朝阳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肖瑶提示,虽然本案中犯罪分子借助NFC技术完成盗刷,但核心症结在于诈骗团伙以“ETC异常需登录恢复”等话术诱导受害人点击虚假链接,非法获取卡号、密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再通过NFC功能绕开物理卡片的限制实施盗刷。因此,防范需从“堵源头”和“筑防线”双管齐下:陌生链接不乱点,可疑短信直接删,屏幕共享要警惕,锁屏密码“保险栓”,如被盗刷速应对,挂失冻结加报警。?
专栏 风险提示2025-04-28 -
日前,国家安全部发布云存储安全提示:近年来,云存储功能广泛普及,其以便捷性和大容量深受大众青睐。文档、照片、视频、通讯录纷纷“移居”云端。然而,云存储带来便利的同时,如不当使用或遭受攻击,也可能存在一定失泄密隐患,需要引起重视?! ≡拼娲⒎缦瞻挡亍 』チ母叨瓤判员局噬暇龆嗽拼娲⒃诎踩C芰煊虼嬖谝欢ǖ木窒扌?。云存储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其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以及服务商的安全措施。然而一旦账号被破解或服务商自身存在系统漏洞,又或者遭受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攻击,则可能导致存储在云端的信息泄露或被恶意利用?! ±?,2024年9月曾发生一起“灾难级”漏洞事件,有用户在使用某云盘新建文件夹时,系统意外加载出其他用户的私密照片,其中包括自拍照、家庭照等个人隐私内容。此外,还曾有云存储服务提供商遭黑客攻击,致使全球超过165家知名企业发生大规模数据泄露。以上这些问题均凸显了云存储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 吧婷懿簧贤?,上网不涉密”,安全保密规定已三令五申强调禁止将涉密信息存储于非安全的网络环境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个别人员贪图便利,选择无视这些规定。他们为了随时随地查看和使用相关信息,轻易将涉密文件、数据等上传至云端,通过网盘存储、分享涉密文件和资料,这无异于在互联网上公开“存密”,存在极大风险。一旦涉密信息泄露,不仅会对个人职业生涯造成打击,甚至还会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国家安全无小事,保密没有“局外人”,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保密意识,时刻紧绷安全弦,把好云端“保密观”?! ⊙鲜乇C芎煜?,杜绝云端涉密。相关单位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准则,坚决杜绝在互联网上传、存储与处理涉密信息。对于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也要谨慎对待,尽量不要上传云端,如需上传,可以将重要信息设为“禁止分享”,防止信息外流。同时,所有人员严禁使用手机图文识别功能处理涉密文件资料?! 〖庸陶撕虐踩婪渡矸莸劣???山撕庞胧只?、邮箱等绑定,登录时使用“动态码”验证。同时,设置复杂密码,并经常修改密码。一旦察觉账号出现异地登录等异常操作,要立即修改密码?! ∩笊髟贫瞬僮?,把控数据流向。慎重选择服务商提供的照片、通讯录等信息自动备份到云端功能。在将数据进行云端存储之前,通过专业软件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或者使用云盘自带的加密功能,直接在上传文件时选择加密选项。对于需要共享的文件,建议在分享前启用“提取码”功能,并设定访问权限,避免过度共享导致数据泄露。?
专栏 风险提示2025-03-03
-
备受争议的“仅退款”条款迎来剧烈调整。近日,据媒体报道,国内主流电商平台集体发布修订售后服务规则的意见征集,均表示支持商家与消费者自主协商解决售后问题,平台非必要不主动介入消费者在已收到货后的不退货退款(即“仅退款”)售后申请。此消息一出,引发广泛关注。 所谓“仅退款”,是指消费者完成网购交易后,可直接选择退款而无需退货。该项服务作为一种差异化策略最早于2021年推出,之后各大电商平台相继跟进,并逐渐成为“标配”。对于生鲜或者商品价格很低的小商品来说,本身无法二次销售或者退货成本远高于商品价格的,“仅退款”确实是合理之选。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说,该条款的出现,降低了退货门槛,简化了退款流程,在面对商家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以次充好等问题时,无异于多了一把维权利器。这自然有利于增进消费者对平台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进一步转化为更具黏性的消费行为。 但争议也随之出现。在“仅退款”条款落地的过程中,专门钻空子的“零元购”“羊毛党”随之出现,甚至演进出一条黑灰产业链。在二手交易平台,这些不法分子以“优惠价格代购”为名吸引一些用户购买相应的商品,在买家确认收货后却申请“仅退款”,最终实现侵占商家利益的目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仅退款”发生在商家责任并未明确的情况下。为了弥补“仅退款”造成的额外损失,有效控制运营成本,一些商家不得不降低产品质量以维持一定的竞争力,变相走回“低价战”的老路?! 〈朔敖鐾丝睢碧蹩畋挥呕?,可以说是“用户优先”理念被扭曲后的一次纠偏。须知,健康的电商生态、更趋公平的规则,才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根本。对于商家来说,“仅退款”条款的调整,或可显著降低退货率,减少“羊毛党”疯狂的不当获利;同时在卸下低价竞争的压力后,更专注于创新产品、提升服务。相信良性的竞争,将推动行业生态更加有序和可持续,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特别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有关部门也已表态将督促平台规范相关规则和行为,因此“仅退款”此番被优化也被视作整治“反内卷”迈出的关键一步,人们寄希望于由此撬动更多的变革,加速构建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更好呵护消费热情与创造活力?! 〔还?,也有消费者担心,平台下线“仅退款”选项是否会变成自身权利的限缩,也即当由商家与消费者协商决定是否可以“仅退款”时,面对明显占据优势地位的商家,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这并非杞人忧天,需要平台和监管者投以应有的关注,读懂背后的关心与期待。在“仅退款”条款优化的同时,适时推出更有效、精准的监管之举,才能更好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释放消费动能。?
专栏 信用风险大家谈2025-05-13 -
移动支付、刷公交卡、电子门禁,日常生活中智能手机的近场通信技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NFC功能,为我们带来很多便利。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声称“通过近距离接触的支付方式,导致手机里的钱被隔空盗刷”的短视频,这些视频发布后,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随后被证实是博主吴某为博人眼球而进行的摆拍。最后吴某被处以行政处罚并公开澄清、道歉?! ≌獬【牟呋牧髁科?,不仅暴露了网络内容生产的伦理缺失,更将公众安全当作自己牟利的筹码,危害远超普通谣言?! ≌獬∧志缯凵涑?,在互联网时代,“唯流量论”的心态使部分博主不惜剑走偏锋,通过发布虚假信息,散布谣言以获得热度与流量。造谣者利用大众对线上支付安全性的担忧,通过伪造报警记录、消费凭证等“证据”增强可信度。根据微博数据,带有#NFC盗刷#标签的点击量超过科普类内容的23倍。当流量算法不断推送猎奇内容,真相反而在信息茧房中越埋越深?! ≡谠煲ト菀壮吻迥训耐缁肪诚?,吴某的行为不仅误导了大众,也给支付平台造成很大的影响。法律在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在网络世界中也同样适用。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追求流量和热度的前提,是必须遵守法律底线?! 〉痹煲フ叽┥稀鞍踩尽钡耐庖?,公众的警惕心反而成为了被利用的工具。统计显示,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已突破10亿,而其中超半数受访者并不了解支付原理,这种认知断层给谣言提供了生长土壤。对此,平台可以将加密技术、风险防控等专业知识,转化为互动性强的小游戏或短视频,以供用户进行直观地了解和学习?! ∽魑缧畔⒌慕邮照撸颐窃谙硎芡绱幢憷耐?,应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面对那些耸人听闻的消息不能盲目跟风。监管部门应建立谣言溯源机制,对刻意制造恐慌的内容进行标签化管理,让网友及时辨别信息真伪;支付平台则要完善异常交易阻断机制,用技术手段消解公众疑虑。 在数字文明时代,相关责任部门既要筑牢技术安全底线,更要构筑公众认知防线。毕竟比支付漏洞更危险的,是个人理性思考能力的缺失。唯有让科技传播回归事实本位,才能在科技创新浪潮中守护好公众的安全感信任感。
专栏 信用风险大家谈2025-04-28 -
DeepSeek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固有的“高端算力优先”的人工智能创新技术路线,其以低廉的成本实现了与国外前沿人工智能产品相媲美的性能,“算法模型性能优先”也随之成为新的产业技术发展路线。 这种转变意味着要更加重视训练数据的高质量供给,因为“算法模型性能优先”技术路线更依赖高质量的训练数据对模型进行优化,而且已公开、可抓取的训练数据资源即将用尽,亟需能够反映行业特征的高质量训练数据资源。因此,训练数据供给机制的构建理应作为数据基础制度的立法重心之一,从而用法律规范训练数据的供给方式,提升训练数据的供给质量。 规范训练数据供给方式所要实现的目标,是市场以安全可靠且高效的方式提供训练数据资源。首先,训练数据的供给方式应当是安全可控的。算法模型训练属于数据处理行为,因而数据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均应严格履行个人信息?;し?、网络安全法等法律规定的数据安全?;ひ逦?。其次,训练数据的供给方式应当是合法且没有争议的。高质量供给的内涵之一便是确保训练数据没有显著争议,否则会增加法律风险,从而降低科技创新资源的供给效率。最后,训练数据的供给方式应当是多元化的。单一的数据供给方式不仅无法提供充分的训练数据,还可能间接提升人工智能市场的准入门槛?! √嵘盗肥莨└柿克迪值哪勘辏蚴鞘葑试垂└疃Φ甭恪肮└砍浞帧焙汀肮└柿糠弦蟆绷礁鲆?。一方面,当下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要以大模型为基础,需要海量的训练数据作为支撑。另一方面,伴随着人工智能应用方式的场景化、专业化,其对训练数据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构建这种保障机制的重心,是兼顾科技创新主体的差异化需求以及训练数据获取方式的实质公平性,同时确保与现行立法体系有效整合?! 〉谝唬钥萍即葱轮魈逦枷?,构建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数字基础设施,平台的职能之一便是发现和确认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需求,明确公共训练数据资源的分类标准。不过,由于政府部门难以持续性地对公共数据进行清洗、归集等,因此需要在协同治理模式下,按照市场需求,对公共数据进行去重、纠错、填补空值等管理,以提升数据使用质量。此外,由于平台与算力基础设施同属向市场提供的必要基础设施,二者共同作用并影响人工智能创新效率,为避免冗余建设造成浪费,更宜将二者一体化建设。 第二,以市场公平竞争为导向,构建训练数据供给生态保障体系。我国现阶段人工智能训练数据方面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数据量不足、质量较低,还包括有效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为避免数据垄断等现象,确保中小企业实质性公平地获取训练数据,有必要对相关数据提供商设置义务规范。如对于训练数据提供商而言,应当严格禁止其采取强制或变相强制的方式出售捆绑性的训练数据产品,并不得采取“二选一”等业务模式,对需求方施加不合理的条件。对于数据标注服务提供商而言,不仅要依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预防算法歧视等风险,还应当确保所提供的数据满足完整性、时效性、准确性等要求,且与事前约定的数据质量保持一致。 第三,以数据安全保障为导向,构建透明可信的训练数据供给机制。已公开的个人信息、包含他人著作权的作品数据能否作为训练数据等问题,是目前构建相关制度面临的障碍之一。此外,不安全、不可靠的数据交易活动同样会影响训练数据来源合法性的认定。因此,在制度层面确立训练数据来源合法性的判断标准显得尤为迫切。这既需要以典型案例、合规清单等方式指引产业实践,也需要在制度层面设置涵盖训练数据获取、使用等各个业务流程的数据安全?;ぶ贫?。?
专栏 信用风险大家谈2025-03-03 -
如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同类型的口腔治疗机构随处可见。这么多的口腔诊所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意味着能享受更多优质医疗服务还是陷入了良莠不齐的选择困境?日前,央视新闻报道,前不久辽宁省大连市的王女士去看牙,走了七八家诊所,得到了四个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报价从300元到5000元不等。而进一步调查发现,不少口腔诊所的医生资质、执业信息,均与对外宣称的事实不符。 关于口腔治疗机构乱象,此前就有过不少曝光。如就在前几个月,一则“坏了1颗牙,竟被拔全口29颗牙”的新闻就上了热搜。并且,随着一些乱象的公开,很多人对于口腔治疗市场“水很深”也并非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但这次媒体报道所揭露的一些真相,还是让人大跌眼镜?! ”热?,针对同一颗牙根条件较好稍有疼痛的牙齿,竟然七八家诊所给出了报价从300到5000的治疗方案。这些五花八门、价格相差极大的治疗方案,简直就是把患者当成了“韭菜”,经营者信奉的是“能割一个是一个”,缺乏基本的医疗伦理和市场伦理。它不仅意味着患者可能要多花冤枉钱,更意味着要承受不小的安全风险。毕竟,牙齿治疗涉及复杂的神经系统,一旦出错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而治疗方案和收费标准天差地别背后,更有各种看起来“高大上”的诊疗机构“挂羊头卖狗肉”。如调查发现,一些口腔治疗机构,挂着“牙齿修复中心”“口腔专科联盟”等牌子,极力宣传医生团队实力雄厚,有知名医生坐诊。但实际上,它们所展示的医生资质、执业信息,不少经不起细究。如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以及各类专业委员会的会员,是如今不少口腔医生履历中常见的一种标签,但记者在没有提供任何有效资质证明,连名字都为虚构的情况下,仅仅通过缴费,就获得了和很多口腔医生一样的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资格。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口腔医院关键的科室和岗位,竟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医师坐诊?! 】杉缃竦目谇徽锪剖谐?,从上游各类资质的“背书”,到下游的诊疗、收费,都显示出极度失序的风险。而与此相伴的是,近年来口腔诊疗市场快速扩张。如有数据显示,仅2019年到2022年三年之间,我国的口腔治疗机构就增长了60%;截止到2024年1月,全国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在册的口腔医疗机构已达12.6万家。显然,这一市场的发展质量与其规模,严重不匹配。任由这一态势蔓延,将形成更大的消费者权益黑洞,甚至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客观说,口腔诊疗市场,天然有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空间,市场在发育初期容易出现一些“浑水摸鱼”“良莠不齐”的现象,其实很难完全杜绝。但是,当前口腔诊疗市场发展到如此规模,整个行业依然呈现出这种较普遍的乱象,行业发展质量并没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提升,表明单靠市场的自发竞争已很难形成良性的发展格局,这就需要引入更规范、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像行业的准入门槛,医师专业资质的审核和专业人员配备标准,都应该有更明确的“硬约束”。此外,针对消费者投诉,也应有明确的受理和调查机构,同时加强对相关投诉信息的公开,给予消费者更多的信息参考。 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市场化的口腔诊疗机构,虽然兼具医疗属性和消费属性,但不能因为市场扩大了,消费属性增加了,就忽视了对医疗属性的坚守。而这种坚守,必须要通过专业化的外部监管来托底。像遏制过度治疗、保障专业人员的资质问题,就必须像对待医疗机构那样有着严格的标准规范。即便是作为消费市场,有效打击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也是维护市场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最基本要求。总之,不能让这个行业一直在“割韭菜”的游戏中前行。
专栏 信用风险大家谈2025-02-21 -
近日,某知名医学专家在网络视频中“被带货”,实则为AI(人工智能)合成视频,引发公众对AI造假风险的担忧。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当前国内外最热门的AI技术形态,因其强大的内容生产功能和强交互性而受到广大用户欢迎。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的新生事物,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利好和无限可能的同时,也在法律规范、伦理道德、社会安全、公共治理等方面带来冲击。一是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特点引发的内生性风险。大模型使用的数据存在错误、不完备性,且蕴含人类本身的价值观念,这就可能导致输出的内容存在错误、偏见、歧视。而且,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依赖于大规模数据,容易造成对个人数据和公共数据的过度搜集,进而引发侵权等问题。二是一些主体的非法和恶意使用引发的外生性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成为制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工具,利用AI深度伪造会成为诈骗活动的“新武器”。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能被用作网络攻击的工具?! ≈厥雍头婪墩庑┓缦?,必须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监管,筑牢安全底线,推动智能向善,为防范化解相关风险隐患、持续推动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提供保障。 建立安全监管制度,进行全链条监管。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准备阶段,建立数据搜集和使用的规范机制,避免数据安全风险。在训练阶段,建立算法监管标准,将法律规范的要求深度嵌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消除算法偏见。在使用阶段,规范AI生成内容标识,研究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は喙胤煞ü妫贫ǘ陨墒饺斯ぶ悄芾挠煤头欠ㄊ褂玫木蓟⒊L喙芑?,避免侵权和扰乱社会秩序。 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监管合力。政府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前瞻研判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风险样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制度监管体系。夯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企业主体责任,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强化数据管理和保护,加强产品安全测试,提供易于理解的产品使用指南和隐私政策,制定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和风险管理体制。增强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人员的法律和安全意识,开展AI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制定研发人员行为准则和指南。提高公众AI素养,加强公众智能安全风险意识教育,宣传和普及AI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公众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建立投诉和举报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风险问题?! ∏炕际醺衬?,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当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研发投入和大模型数量不断增多,但大模型质量仍然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抢占技术高地,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AI也可以作为安全监管的有效技术手段,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安全风险预警和监测,进行自动化合规检查,识别和过滤虚假信息,模拟安全风险事件,帮助制定应急预案,分析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国际安全监管共识。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科技议题,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多边对话平台研究交流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监管问题,促进各国安全人才交流和合作,积极吸收各国关于AI安全监管经验,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与监管国际规则制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形成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共识,共同应对它带来的全球性安全挑战,推动相关技术为全人类发展服务。?
专栏 信用风险大家谈2025-01-03 -
近期,各大平台有不少直播间打着“工厂直发”“工厂实景直播”等口号带货。主播端坐在商品堆中,身边是流动的生产线,给观众营造出身处工厂的景象。但实际上这些并非全是实景,有的直播间是用静态图片、录播视频甚至是绿幕抠图等技术合成的虚拟场景。 直播带货竞争激烈,工厂直发成为不少直播间吸引流量、拓展销路的新密码。在消费者看来,一个繁忙有序的工厂直播画面,意味着销售环节更少、优惠力度更大、价格更低。 工厂直发的营销思路本没有问题,但若通过技术手段搭建虚假场景,让“工厂直发”空有噱头,误导消费者下单,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直播带货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痘チ畔⒎裆疃群铣晒芾砉娑ā芬螅两侥庹娉【暗壬苫蛘弑嗉瘢赡艿贾鹿诨煜蛘呶笕系模Φ痹诤侠砦恢?、区域显著标识,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因此,直播间应确保所传达的信息真实、准确,并主动标识,避免误导消费者?! ∠喙丶喙懿棵庞忧慷怨こе狈⑿募喙埽胧本憬⒋葱率侄危哟笾捶Χ?,制定更细致完善的标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相关平台也应加强对直播间的审核和管理力度,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和违规处罚制度,可利用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对直播间各种工厂直销、工厂直发认真甄别,及时采取下架商品、取消推荐、封限账号、降低信用评级等措施,合力维护直播带货行业的健康生态。?
专栏 信用风险大家谈2024-12-10